手語翻譯及手語翻譯員



.什麼是「翻譯」


簡單的來說,就是將「來源語言」及「目標語言」,做最完整且無誤的轉換,並達到迅速、確實、完整。作為一個稱職的手語翻譯員,最基本的條件當然就是將「手語」及「口語」的轉換,作完整的表達,手語翻譯有兩種基本的型態:口語翻手語、手語翻口語。


例:我要學手語。【手語/學習/要(點頭)】


你叫什麼名字?【你(或眼神看你)/名字/什麼?(眉毛提起)】


你結婚了嗎?【你(或眼神看你)/結婚/完了?(眉毛提起)】


我還沒有結婚。【我/結婚/還沒有】


.手語翻譯的方法


想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手語翻譯員,唯一的方法就是,熟悉每一種手語表達的方式。剛開始學口語翻手語,最常見的就是受口語的影響逐字翻譯,現今在台灣還有很多人是用手語的單詞,套用在中文的結構裡,來作為表達的方式,這包括聽人和以中文為母語的,也就是所謂使用口語的聾人,後者在現今社會已越來越多,但基本上這個表達方式對翻譯員來說是輕而易舉,因為只需學好「手語單詞」就能很快的上手;我們這裡要談的不是這種表達方式,而是以手語為母語的聾人,他們所用的所謂「自然手語」。


有效的翻譯包含將訊息重組,例:請準備戶口名簿、身份證、一吋半身照片三張及印章,到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辦理。整理//第一/家/口/簽名/張//第二/身分證//第三/照片/一吋/半身/總共三//第四/印章//標準/親自去/身分證/地址/那裡/區公所/社會/課/手續/行了】;我們稽查是採不定期查訪,所以無法跟您通知查訪時間。檢查/忽然/是//時間/約定//沒辦法;以配合可能的觀眾群,不論是將中文翻譯成中文手語,或者將中文轉換成自然手語訊息,這些都是需要的。有三個可能因素,是造成無法適切翻譯的原因:


1.翻譯員無法對輸入的訊息,做有效及深層的處理(理解)。例:柚子、月餅我收下了,軍  購案?那可沒那麼容易。…嚴格/照舊;


2.他們對目標語言選擇不當:【我把資料全都準備齊全(標準)了;你必須完全符合資格(條件+適合+標準)才能去報名;這次的機會(機器+會)很難得,你一定要去參加;下次有機會(時間+對)我一定去你家。


3.對目標語言的文法及詞彙使用不當:你結婚了沒有?我家離這裡不遠(近)、他長得不高(矮)、你昨天是不是有(有沒有)去西門町。


我明天要出國了,可是我的行李還沒有整理好。(整理/還沒有)


我明天要出國了,我正在整理我的行李。(整理/中)


我明天要出國了,我已經把行李整理好了。(整理/完了)


見時機成熟  伺機而動>>等待/時間/對//把握時間/開始/馬上


接下來各種具體名詞,當你學習手語時,先該想到那些名詞原來的指謂,然後試著想出形成這些手語的可能途徑,下列是一些通常用以形成這類手語的途徑:


1.用指向或接觸來表達該樣東西──包括「頭」、「頭髮」、「臉」、「眼」、「手」,還有「他」、「她」、「這個」、「那個」等等。


2.打出該樣東西的形狀──包括球、日本、紙等,這些手語是將東西的形狀畫在空中,還有一些像鴨、房子、牛、狗,則以描繪出他們部份形狀的手語表示,這些手語就有點像中文中的象形文字。


3.表達出該樣東西的特性──就如中文裡的會意一樣,他們描繪出與該樣實體有關的動作或特性,例如:早晨,這是用伸展四肢來表達早晨的動作。咖啡,它是用攪咖啡的動作來表示。還有手語複合詞如:投降=白+旗。


4.表達出動作本身──這包括台灣手語中的許多動詞,如跑、洗澡、寫、買、賣、尋找等。


還有一些形成手語的方法,包括轉借手語、字形手語、人名和地名手語以及手語複合詞等,當你學習一個新的手語,試想出它的形成方式,而且也可跟中文字的形成方法比較一下。


對於各種語言,包括手語和口語,我們應該記住一些事情,包括:


1.每一種語言都能滿足使用者在社會的需要:十年前沒捷運,但捷運產生時,自然就會產生捷運的手語,只是在初期,每個人用的不盡相同,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將會整合出一個最適用的手語來。


2.當使用者的需要改變時,它的語言也隨之改變以適應一些新觀念:想像古時候的人並沒有「電視」、「電影」、「汽車」、「原子」、「電力」等字彙,但時代的改變,而自然人們就會產生新的詞彙。


3.每一種語言,都有足夠的彈性與創意,來適應新的狀況:英文中也沒有字彙來描述中文的「饅頭」、「燒餅」、「油條」、「風水」,而說英語的人常常就直接引用中文的「功夫」(KungFu)、「麻將」(Mahjong)、「苦力」(Coolie)等。中文也借用了一些英文字如「威士忌」、「微波爐」、「巴士」。日文借用了許多中文字,也借用了更多的英文字。同樣的,台灣手語也從中文中借了許多詞句,如「毛病」、「機會」、「難怪」及「地理」。這些例子,表明了轉借的這個方法,可以用來充實一種語言的語彙。


還有另一種充實語言的方法,便是重組原有的詞彙。在台灣手語中,這些手語複合詞的運用曾在之前的課程中討論過,而在各課中都可以找到各種例子,有時候,一個借來的複合詞可以和一個原來的手語同時存在,「機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聾人常用「時間」+「對」,但也可以借用中文的「機器」+「會」。總之,每一種語言的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些新概念時,該語言就會自然地增加語彙以應所需,台灣手語在過去已經證明其表達觀念的能力,而將來它也一定能繼續做到。


手語翻譯表面看起來很簡單,甚至有部分的人認為,翻譯員只是單純的將口語翻成手語,或將手語翻成口語而已,他們甚至認為,一個人如果懂手語,叫他用手語來表達意思非常簡單。不過,經驗比較豐富的譯員,則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在手語翻譯進行時,至少要採取三個步驟:第一、了解原始語言的意思;第二、能夠將原始語言轉換成目標語言;第三、能夠用目標語言將原意表達出來。第三點要補充的是,不僅要精確的將訊息轉變為目標語言,更要將訊息中的感情傳達過去,讓「聽眾」或「觀眾」也能夠感受到發訊者的感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sun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