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介紹
---手語及台灣手語介紹

--------------------------------------------------------------------------------

◆語言: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語言」指的是從一個人口中傳到另一個人耳朵的字、詞或句子。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的動物就是在於具有這種特殊的語言能力。當然,動物也用各種方式來互相溝通,但是沒有一種方式能像人類的語言一樣,能藉著抽象的文法結構來傳彼此間無止盡的訊息。

因為手語是藉著聾人之手、臉及肢體語語把訊息傳達至對方的眼中。所以,在把「語言」狹隘地定義在:從口到耳這種傳送模式的範圍下,有人可能認為手語不是一種真正的語言。但是,這是不正確。
首先,有聲音的訊息不一定就是語言。像驚叫聲、小孩子的哭聲同樣是傳達一些訊息,可是這樣的聲音並不屬於語言,因為它們並不具有語言的結構。而語言指的就是這類既抽象、有規則又有組統徵的表達型態,才能稱之為語言。

--------------------------------------------------------------------------------

◆手語:
但手語是否像口說語言一樣也具有抽象、有規則及組合的特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國家的語言學家已經開始研他們自己國家所使用的手語文法結構,同時也發現手語中所使用的文法構造和他們平時所使用的口語語序截然不同。當我們收集的資料較多以後,更能清楚地體會到手語自己也本身的文法,而非一般人所認為的,手語只是那個國家的口說語言而以手勢來表現的肢體語言。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溝通工具,也是社區及社會團體形成過程最具凝結力的一個團結要素。對聾社團中的聾人來說,最具凝結力的要素就是聾人之間約定俗成的手語(此處指的是聾團體成員用的「自然手語」。)。事實上,對聾社團中的成員來說,「聾」並不是聽覺上的障礙或缺陷。相反的,「聾」代表的是一種心理認同,也是一種社會團體,而手語就是這種團體中約定俗成的溝通工具。

--------------------------------------------------------------------------------

◆台灣手語:
簡單地說,台灣手語是台灣本地聾人所使用的語言。
由於歷史的因素,台灣手語在字彙及文法結構上與日本及韓國的手語呈現很多類似之處。由於此三地許多手語的起源是日本,因此,如果我們說這三種手語都屬於日本手語系統並不算是不正確的。
然而在這三種手語中,台灣手語可能是最富變化也是最具多樣性的,這是因為在台灣光復之後,許多大陸上的手語使用者陸續到了台灣幫助發展聾人教育,因此台灣手語自大陸手語系統中吸收了很多的字彙。大陸手語除了在大陸上的聾人外,在香港、新加坡及高雄左營的啟英小學也被普遍使用。
雖然,從這些例子我們看出手語的地域差異性,然而,我們也看出,就和口說語言一樣,在研究上會把一種語言歸入一個較大的語言系統中,在口說語言中,我們有所謂的漢藏語系或印歐語系,在手語中,我們則可以說有日本手語系統,中國大陸手語系統,法國手語系統(美國手語便屬此語系),及其他許多未被研究之語系。
雖然我們已適當地將台灣與其他東方手語做一分類,但你可能驚訝地發現台灣手語本身又細分成許多的方言,通常可以認定有兩種方言,即:台北啟聰學校與台南啟聰學校所用之手語。台中啟聰學校所用之手語除少數不同之外,幾乎是與台南手語相同的。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手語會有如此的不同?」。你也可能會問「為什麼中國語文在各地之差異是如此大呢?」。就像中國各地經過幾千年發展出它們自己的語言,有時不同地區的人所用之語言根本是大不相同的,一些台灣手語用者則發明一些手語而僅限於他們自己家鄉地區使用。
這情形產生的一項主要原因便是台北與台南兩所啟聰學校在地理上相距很遠,加上以前交通不便利所致。其他造成台灣手語南北差異之因素乃是其最初便源起於不同之語系,即各自源自於東京及大阪二語系。

--------------------------------------------------------------------------------

◆自然手語:
兩個聾人彼此間用來交談的語言,我們通常稱之為「自然手語」。

--------------------------------------------------------------------------------

◆文法手語:
聽人、聾人間用以交談的手語,所用的各個單獨手語與自然手語並無差異,主要是因為文法手語根據口語的文法重組了自然手語的順序而已。
「文法手語」一詞並非一理想的稱謂,因為自然手語也是根據一些頗為複雜而大異於國語中的文法規則而組成。

--------------------------------------------------------------------------------

◆文字手語:
是指每一個中文字都有一個手語與之相對,其中包括許多不同的手語破音字。雖然這種「文字手語」目前並不存在,而且也不是一種便於彼此交談的工具,然而它的發展卻有助於教國語,打出人名及地名,及把科學與技術上之專有名詞從國語翻譯成台灣手語,藉以以拓展台灣手語之表達力。

--------------------------------------------------------------------------------

◆手語書:
台灣最早的手語課本:1959年有一位李明晃先生,嚐試將當時的手語記錄下來,登於台灣省聾啞福利協進會之創會六週年特刊,介紹台灣早期的手語。

1970年台中啟聰陳鳳文老師自編「聾語初階」一書,教育部為了統一手語,召集三所公立啟聰學校資深老師們,經過三個月的苦心研集,於1978年出版了第一部〔手語畫冊〕以為教學上的應用。

美國人史文漢先生(Dr. Wayne H. Smith)於1978年起與丁立芬老師聯合許多聾朋友合力完成了『手能生橋』這本大作,至今仍為台灣手語教學使用率最高之教本。

民國六十年代末期,北、中、南三所聾校在教育部的輔導下,編了一套『手語畫冊』,目的在統一三所聾校之手語,尤以教學上所使用者為最,晚近在大眾傳媒上所見之手語歌表演(前台視五燈獎之手語歌比賽),即以此套手語為標準。

民國七十七年,聾友趙建民先生出了「台灣自然手語教學」第一冊,民國八十五年則出版「聾人文化概論」,民國九十年出版「台灣自然手語教學」第二冊。
聾友趙玉平先生亦出了一系列的手語書「手語大師」,此二套手語書皆為聽障者自行研究的成果。


--------------------------------------------------------------------------------

◆參考資料:
1.台灣手語語言歷史及其在世界各國手語中的地位 / 作者:史文漢
2.認識台灣手語及語言學特色 / 周碧珊
3.前人談手語 / 作者:余鶴清(台南啟聰學校老師)轉譯者:李信賢(交大手語社)
4.手能生橋第一冊 / 序-到底什麼是台灣手語呢? / 作者:史文漢1979年6月於台北
5.自然手語教學第一冊 / 前言 / 作者:高立德大學語言學系教授司考特K.李德爾(李思高)Scott K. Liddell 1986年12月
6.手語新知:視覺語言學 / 郭譽玫 / 教育資料館 / 教育資料與研究 第二期 / 教育研究 / 895 / 84/01/01

--------------------------------------------------------------------------------

 

本文轉載-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sun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